杨昌文有好几位球友身怀“补足球”的绝技。
这名酷爱足球的小学校长记得,上世纪90年代,他的家乡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还没有足球场,喜欢足球的人会在河沙坝(河边的平地——记者注)上踢球。
足球踢坏了,舍不得买新的,人们把内胆翻出来,用矬子磨出毛。再从自行车内胎上剪下一块橡胶皮,也用矬子磨出毛,涂上胶水,粘到足球内胆上,再用针线缝好外皮。
【资料图】
那时人们不舍得买贵的足球,再加上踢球太热情,经常要补足球。10多块钱的足球,和自行车内胎、3.5元一瓶的胶水成了“绝配”。
如今,补足球早已留在遥远的过去,当地人对足球的热爱还在延续。
脱下球衣,都是亲戚
腊月廿六,一场特别的足球比赛在榕江县体育场拉开帷幕。这是车江三宝侗寨8个村的联赛,被当地人戏称为“寨超”联赛或“村超”联赛。
赛场上的“画风”有点特别,年纪最小的足球小将12岁,年纪最大的50多岁。脱下球衣,都是亲戚;上了球场,就是对手。
在平原稀缺的贵州,杨昌文的家乡榕江县车江乡(该乡现已拆分为两个行政区域——记者注)是个例外。这里有万亩大坝,大片大片平坦的土地,出产丰富的蔬菜、水果,供应全县乃至外地。
足球赛是大坝的“副产品”。
杨昌文记得,上世纪90年代,人们在河边的草地上踢球。草地虽然平坦,但也坑坑洼洼,一不小心就会崴了脚。后来,河边有一片农田被洪水冲毁后废弃。大约在2000年,他和一帮热爱足球的朋友花两三个月铲平了这块土地,拔掉杂草,砍下树枝做成球门,再用石灰粉画线,“自制”了一个简易的露天足球场。
这个已不存在的足球场见证了最早的几届“村超”。最热闹的那一年,有15支球队参赛,场边围满了人。
关于足球赛,人们的记忆并不一致。六佰塘村的石文昌则记得,上世纪90年代至今,这样的足球赛一直没有间断过。
当地人对足球的热爱,据说始于上世纪40年代。杨昌文走访过许多老人,大家的说法出奇地一致。抗战时期,有两所大学迁至榕江县。学校围墙内,大学生们踢足球、打篮球、打乒乓球。围墙外,是好奇张望的当地百姓。
再后来,“足球热”传到了围墙外。
全民比赛
大年初三,“村超”继续。
春节前,从腊月廿六到腊月廿八比赛3天,然后人们置办年货,准备过年。刚过完年,换上球服继续比赛。
初三这天,主办方还补了个开幕式。伴着运动员进行曲,各村球童跟随球员入场,这项始于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传统,也在榕江县的“村超”联赛上得以延续。跟在孩子们身后的,是穿着蓝色民族服装的侗族妇女,她们是拉拉队。
开幕式上,除了惯常的仪式,侗歌队、侗族多椰舞蹈队也受邀参加。对于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县城、乡镇来说,这堪称“文化盛宴”。
比赛的形式经历过一番争执。
开始有人主张做成杯赛,也就是先踢小组赛,获胜者晋级下一轮,直至决出冠军。这类比赛的观赏性强。但临时组委会组长杨兵坚持要做成联赛,他的理由是,如果做杯赛,平均每个村只能踢两三场比赛。如果举办联赛,参赛队伍要跟每个对手都过一遍招,每个村队要踢7场比赛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队员的参与度。
杨兵说,组委会要求每个村最多报40人,每场比赛最多可以换8名队员——按照国际惯例,每场比赛最多换5人,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,国际惯例只好先靠边站。
杨兵从初中开始踢球,从辈分上来说,这名85后是村里第三代足球爱好者。他从小看着爷爷辈、叔叔辈的亲戚(爷爷辈其实只比杨兵大20岁)踢球,耳濡目染,也入了足球的“坑”。
在车江侗寨,足球赛是名副其实的“全民参与”。全村的小男孩儿都是足球队的“后备军”。
杨兵所在的口寨村早早就意识到“足球要从娃娃抓起”。孩子们从小学开始训练,在外上学的大学生假期回到家,要义务带小学生踢球。工作后,杨兵开始带后辈踢球,到现在已经带了三四届。他10年前带的第一届队员,成了今年参赛的主力。
全村村民都是足球队的“赞助商”。
不宽裕的,捐个10元、20元、50元;有实力的,捐100元、500元、1000元,甚至一次捐几千元。杨昌文感叹说,月寨村(今年的冠军队)比赛前号召为球队捐款,一天就募集了1万多元。
这些钱平时用来给小队员买球衣、足球、训练装备。杨兵说,一年下来,也就花1000多元。
对于这些不算富裕的村庄来说,足球还有另一重意义。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,如果没有足球,他们的假期生活就沉浸在手机和游戏中,可能早早就辍学打工。
开赛前一周,临时组委会发布了比赛通知。早些年,酷爱毛笔字的杨昌文会邀请几名写字好的老人,一起用毛笔写“球讯”,写上几十张,贴在各村村委会的宣传栏、村里醒目的位置。
近几年,他们请广告公司打印球讯,醒目的红底黄字,列明各场比赛时间、对战双方,不光贴在村里,还发抖音、视频号、微信公众号,号召大家来看球。
比赛前,杨昌文和伙伴们拿着喇叭走村串户地喊:“走嘞!去看我们的小孩子踢球去嘞!”
村民的热情证明了这场“全民比赛”的热度。
球场边,有人盘坐在地上,抱着一面大鼓,擂鼓助威。“咚咚咚”的鼓声刚落,锣声紧跟着响起。伴着锣鼓声,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、头发花白的老人、七八岁的稚童,兴高采烈地给本村球队加油助威。
把“村超”推广出去
比赛得赶在正月初七之前结束,因为在外打工的人会在这一天陆续返岗。
正月初六,也就是最后一个比赛日,月寨村包了两辆公交车,带村民们来现场助威。杨兵记得,那天月寨村一共来了300多人。
这是冠军的“嚣张”。当天下午,比赛已无悬念,月寨村积分第一,稳得冠军。
一等奖是一头价值3000多元的猪;二等奖次之,是价值2000多元的猪;三等奖再次之,是价值1000多元的猪。
“得到的那头年猪,我们用车拉着它从一村拉到了十村,像是在炫耀胜利一样,再拉回村里的萨满庙,然后全村一起‘打平火’(全村一起吃)。”月寨村队长李骞笑道。
今年这场比赛,12岁的小将李家润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杨昌文注意到,这个孩子很灵活,无论是过人还是带球,都非常敏捷。“看他踢球,就是一种享受。”杨昌文感叹。
八九年前,县里新建了体育场,杨昌文经常和球友去那里参加友谊赛。这名49岁的老将对县里的足球场、足球队和足球赛如数家珍,他说全县的民间球队有30多支(也有人说40多支),县级足球比赛有3个。在他微信上的七八个球友微信群里可以看到,大家几乎每周末都要相约球场。哪怕下雨天、下雪天,他们照样穿着短袖短裤,飞奔在绿茵场上,一个铲球,激起一片水花。
他所在的足球队以“快乐老男孩”命名,已经成立了10多年,成员有建筑工人、电工,也有开挖掘机的、卖肉的。这群平均年龄40多岁的“老男孩”,把周末留给了爱好。
这名小学校长参加过的最高级别的比赛是县级足球赛,他的球友中有人参加过州里乃至省里的比赛。
但杨昌文似乎并不在意比赛的级别,他想象着,未来要把“村超”推广到全州,甚至全省,还要办全国的“村超”邀请赛,邀请全国各地的村级足球队来榕江县比赛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实习生 龙东连
乡村足球传到新一代年轻人脚下侗寨里的“村超”联赛---杨昌文有好几...
2月6日,共有2只新股开启申购,分别为科创板的中润光学和北交所的利...
1、海洋乡位于桂林灵川县辖区。2、2、海洋乡有银杏树100万株。3、3...
1、徐来菓,男,汉族。2、1965年10月生,牺牲前系山西省太原市万柏...
1、杏:【幸子】,杏的“子”的拼音是轻声。杏有润肺平喘、生津止渴...
文章来源:伊秀松树的修剪时间最好是在冬季,修剪前准备好剪刀和镊子...
仕净科技公告,公司于2023年2月3日收到阿特斯阳光电力(泰国)有限公...
1、晋武帝司马炎(236~290年),字安世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温县)...
传书香、润童心!苏州望亭项路村扎实开展全民阅读春风行动
1、已发,请查收!截音频推荐你下载一个软件,cooledit很方便。2、我...
1、《丝绸之路中国行》是200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。2、作者...
1、《中华经典必读:全本周易》内容简介:《周易》是中国最古老的文...
1、嫩白,拼音为nènbái,娇嫩而且白皙,一般多用于形容女性的肌肤...
公共卫生专家8月22日在“细胞”杂志上报道,国际旅行者对传染病的监...
1、首先我们进入一对新建项目,点击左上角文件导入我们需要的的公共...
活动现场。景区供图在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之际,2月4日,重庆涪陵美心...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对出行车的需求越来越高,同时加上汽...
1、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于2001年03月20日成立。2、法定...
田晓鹏复盘《深海》:确实拍得过于任性了(主题)羊城晚报记者李丽...
灵巧的双手耐心首先剪一段线,把线套在中指上(小编为了方便大家看...
1、天津广播电视塔,津门十景之一,景名“天塔旋云”。2、1991年10...
今天来聊聊关于淘宝双11销售额排名,淘宝双11销售额的文章,现在就...
点击下方名片住宅堪舆知识|订阅我们这些现象千万不能出现在家里,否...
1、《胡适日记》是1997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。2、本书主要选...
1、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昌平区人民政府造成部门。2、负责...
1、璟是一个中国汉字,读音为jǐng,形声。2、从玉,景声。3、《通...
对于房产方面的知识很多小伙伴现在其实都不是很清楚,会产生各种各...
1、乌衔肉,读音wūxiánròu,汉语词语。2、意思为下情上达之典实...
青壮年一般高烧阶段不超过3天,到第4、第5天会明显好转。如高烧持续...
1、九年卫鼎铭案。2、此案载于西周中期的九年卫鼎铭文中。3、是一起...